学院概况

系所中心

当前位置: 437必赢会员中心网页版 >> 学院概况 >> 系所中心

应用数学系

主任: 杜润梅 党支部书记:王昭

副主任: 夏超

应用数学系可追溯到1952年建校时的公共数学教研室,1979年开始招收应用数学专业,1997年设置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并开始招生,2005年建立了数学二级学科应用数学硕士点,2009年建立了数学学科一级硕士点,2011年遴选为吉林省重点学科。开设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于2011年被评为吉林省“十二五”特色专业;2018年被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专业;2019年被评为吉林省一流专业,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一流专业。

应用数学系现有专任教师16人和实验教师3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高级实验师1人,中级实验师2人,具有博士学历15人。现有省教指委委员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教师团队科研成果显著。主持和主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9项,主持省级项目12项,横向科研项目15项,发表科研论文281篇,其中SCI检索论文123篇。荣获省部级科研奖项二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主持省级教学项目16项,发表教研论文21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得国家级奖项34项,省级奖项102项,出版著作4部。

随着科技事业的飞速发展,数学学科在社会各领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凸显。在金融保险、人工智能、软件开发、工程计算、医疗药品、环境监测等各种行业中都离不开相关的数学知识。数学学科的毕业生可以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也可以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业、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数学理论、统计调查、信息管理、数据分析、大型工程计算、控制工程、优化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就业前景广阔而光明。


统计学系

主任: 杨凯(兼) 党支部书记:袁晓惠

副主任:王淑影

统计学系成立于2005年,始终秉承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坚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成立至今,一直坚持“大学科”发展理念,深耕不辍,砥砺前行,在统计学科领域中深耕细作,刻苦攀登、建功立业。先后获批统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统计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点、统计学博士后流动站、统计学二级学科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博士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第二学士学位授予权。统计学专业先后被评为吉林省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统计学学科入选省特色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A类,2022年软科排名50位。统计系也先后被授予第六届感动工大年度人物、吉林省统计学名师工作室、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和吉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等荣誉称号。

坚持以科研引领学科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多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 57项、省重大科技专项 1 项,重点研发项目1项,科研经费1714万元;发表学术论文 362 篇,其中SCI论文138篇,SSC1论文3篇,CSSCI论文14篇,出版专著2部。获批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金课、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等共计 13门。荣获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三等奖3项、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

依托本硕博贯通式培养优势,创造性构建了统计学类专业“横向融合、纵向提升”人才培养新模式,被吉林省授予教研成果一等奖。坚持推进和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建立了吉林省数据科学与智能计算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吉林省超级计算与大数据分析平台等研究生联合培养平台和全国首批统计学科竞赛平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SAS竞赛和培训基地。也培育出国家级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育人成果。近年来,在大学生学科竞赛中,获得国际奖项9项,国家级奖项107项,省部级奖项124项。统计系被学校先后授予优秀基层党支部、三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主动对接国家、省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学科优势,为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实现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互动双赢。携手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联合中日联谊、吉大二院开展技术攻关,成功获批吉林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医药健康领域重点研发项目。积极参与医疗健康建设,面向大数据产业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了中医腧穴配伍规律分析,承担国家973项目的子课题;积极参与生态环境建设,受吉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委托,建立了吉林省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提高了吉林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性。积极服务省内石化产业,成功获批吉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研发的系列产品,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多家银行、证券公司、生物医药公司、保险公司合作,创设18个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3家研究生工作站;成立东三省SAS 比赛培训中心,为吉林省和国家经济社会建设发展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人才。


高等数学教学部

主任: 贺莉 党支部书记:张珊

副主任:刘天宝

高等数学教学团队作为核心教学组织于1952年成立,主要承担全校的高等数学教学工作,并已逐渐成为一支扎根本科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学基层组织。教学部现有专任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博士5人;硕士生导师4人;吉林省运筹协会理事3人。长春工业大学优秀主讲教师1人。2006年高等数学课程被评为省级优秀课程、省级精品课程;2019年获评校级“金课”,2020年获评校级“优质核心课程”。2012年高等数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022年11月获得校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光荣称号。

高等数学教学部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以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程建设为载体,进行卓有成效地教学与实践。近年来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教研、科研项目30余项;公开发表科研、教研论文80余篇,其中核心以上级别44篇;出版教材1部、专著1部。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优秀高教科研成果二等奖2项;省教育技术成果二等奖1项。全国公共数学微课程设计竞赛国家二等奖1项,东北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首届全国高校大学数学课程教学创新示范交流活动获省二等奖1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教师1人;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先进个人1名;市“三八”红旗手1人;校优秀教学奖1人,“李成日奖教基金”2人,校级“七育人先进个人”1人。

学部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强调第二课堂的教学与实践。近年来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1项,省级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国家二等奖7项,省一等奖16项、省二等奖35项、省三等奖20项;非数学类专业获得国家级奖项139项,其中,一等奖31项,二等奖48项,三等奖72项;获得吉林省一等奖99项,二等奖142项;;本科生考研数学通过率逐年提升。高等数学教学部2018年被评为长春工业大学“感动工大”优秀教学团队,2020年8月荣获三全育人先进科室,2021年6月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2022年8月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线性代数教学部

主任: 谭佳伟 党支部书记:刘芳

线性代数教学部成立于2019年4月,负责全校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工程数学类课程的教学工作,现有专职教师12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教学部以教学为核心,自成立起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主持国家级教研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研协作项目2项、省级教研项目6项,编写教材3部,发表教研论文26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被评为国家一流课程,《线性代数》课程被评为省一流课程。教学部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鼓励产学研结合,主持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项、省教育厅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余项,撰写科研专著1部,发表SCI检索论文20篇、EI检索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6篇。


数学研究所

所长:

副所长:刘庆怀

数学研究所成立于 2004 年,其目的是立足中国国内,培养高层次数学人才。自建所以来,通过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大大促进了学校数学学科的发展,有力提升了我院数学学科的地位。研究所拥有一支具有省内高水平的精干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应用数学、概率与统计精算、计算数学、常微方程、非线性分析、运筹学等。


统计与数据咨询中心

主任: 王纯杰

中心师资力量雄厚,拥有教授 7 名,副教授 8 名,讲师 20 名,博士研究生 21 名,在统计理论、统计计算、生物及医学统计、金融大数据分析等领域具有夯实的统计学知识、突出的科研成果和丰富的统计学实际应用经验、并与国内外众多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交流。中心一方面为各院系师生的科研课题服务,积极开展交叉合作;另一方面以培养高效的实际问题解决者为目标,为研究生开设咨询课程提供实践机会;此外,统计咨询中心还将对接政府与业界需求,成为统计学研究中心对外的“窗口”。在未来,中心将秉承着“数据引领、合作共赢”的理念,服务校园、服务社会,普及统计理念,推进数据科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吉林省统计学名师工作室

负责人: 董小刚

工作室于2018年3月成立,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8人。全体教师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治学态度严谨,工作作风扎实, 为人师表,潜心投入,勇于开拓,成果斐然。多年来,在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等领域,培育了大量的统计学专门人才。同时也深厚了自身底蕴。目前工作室拥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1人,省教指委委员3人,长白山学者讲座教授1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教书育人楷模1人,省优秀教师1人。建设有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金课、精品课程、优秀课程、研究生精品示范课程等共计 13门。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

负责人 :刘铭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于2012年,其目的在于为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搭建平台,建立了日常化、系统化的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已成为指导和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和自主创业的校内品牌基地。培育出国家级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育人成果。